選型需圍繞 “使用環境、載荷要求、加工需求” 三個核心,關鍵注意 3 點: 優先確定 “材質型號”: 若接觸水、弱腐蝕(如室外欄桿、廚房設備):選 304; 接觸海水、化工液體(如船舶零件、酸堿儲罐):選 316; 需承受大扭矩 / 沖擊(如機械主軸、刀具):選 410/420(需配合淬火處理); 低成本、無磁需求(如家電底座):選 430。 確定 “直徑與精度”: 結構件(無精密配合):選熱軋圓鋼(如直徑 20mm,公差 ±0.3mm 即可); 精密零件(需與其他部件配合,如軸套):選冷拉圓鋼(如直徑 15mm,公差 ±0.03mm),避免因精度不足導致裝配卡頓。 關注 “表面處理”: 裝飾場景(如扶手):選 “拋光面”(亮面或拉絲面); 隱蔽結構(如設備內部軸):選 “黑皮面”(熱軋原始面,降低成本); 腐蝕嚴重場景(如化工管道):選 “酸洗鈍化” 處理(增強鈍化膜,提升耐腐蝕性)。
相關新聞